laravel 设计原理


原书作者 taylorotwell

我从这篇文章学到了很多Laravel的知识点,感谢作者~

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

Laravel框架的基础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控制反转容器(IoC container)

控制反转容器只是一种用于方便实现“依赖注入”的工具。要实现依赖注入并不一定需要控制反转容器,只是用容器会更方便和容易一点

遇到的问题(The Problem)

首先来看看我们为何要使用依赖注入,它能带来什么好处。 考虑下列代码:

class UserController extends BaseController{
    public function getIndex()
    {
        $users = User::all();
        return View::make('users.index', compact('users'));
    }
}

这段代码很简短,但我们要想测试这段代码的话就一定会和实际的数据库发生联系。也就是说,Eloquent ORM 和该控制器有着紧耦合。
如果不使用Eloquent ORM,不连接到实际数据库,我们就没办法运行或者测试这段代码。这段代码同时也违背了“关注分离”这个软件设计原则。
简单讲:这个控制器知道的太多了。 控制器不需要去了解数据是从哪儿来的,只要知道如何访问就行。
控制器也不需要知道这数据是从MySQL或哪儿来的,只需要知道这数据目前是可用的。

  • 关注分离(Separation Of Concerns)

    每一个类都应该有单独的职责,并且该职责应完全被这个类封装

关注分离的好处就是能让Web控制器和数据访问解耦。这会使得实现存储迁移更容易,测试也会更容易。“Web”就仅仅是为你真正的应用做数据的传输了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类似于监视器的程序,有着很多线缆接口(HDMI,VGA,DVI等等)。 你可以通过不同的接口访问不同的监视器。把Internet想象成另一个插进你程序线缆接口。大部分显示器的功能是与线缆接口互相独立的。线缆接口只是一 种传输机制就像HTTP是你程序的一种传输机制一样。所以我们不想把传输机制(控制器)和业务逻辑混在一起。这样的好处是很多其他的传输机制比如API调 用、移动应用等都可以访问我们的业务逻辑。

那么我们就别再将控制器和Eloquent ORM耦合在一起了。 咱们注入一个资料库类。

单一职责

建立约定(Build A Contract)

首先我们定义一个接口,然后实现该接口

interface UserRepository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all();
}
  
class DbUserRepository implements UserRepository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all()
    {
        return User::all()->toArray();
    }
}

然后我们将该接口的实现注入我们的控制器

class UserController extends BaseController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UserRepositoryInterface $users)
    {
        $this->users = $users;
    }
  
    public function getIndex()
    {
        $users = $this->users->all();
        return View::make('users.index', compact('users'));
    }
}

现在我们的控制器就完全和数据层面无关了。在这里无知是福!我们的数据可能来自MySQL,MongoDB或者Redis。我们的控制器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他们的区别。仅仅做出了这么小小的改变,我们就可以独立于数据层来测试Web层了,将来切换存储实现也会很容易

这时候测试可以这样写

public function testIndexActionBindsUsersFromRepository()
{    
    // Arrange...
    $repository = Mockery::mock('UserRepositoryInterface');
    $repository->shouldReceive('all')->once()->andReturn(array('foo'));
    App::instance('UserRepositoryInterface', $repository);
    // Act...
    $response = $this->action('GET', 'UserController@getIndex');
    
    // Assert...
    $this->assertResponseOk();
    $this->assertViewHas('users', array('foo'));
}

依赖倒转

更进一步(Taking It Further)

让我们考虑另一个例子来巩固理解。可能我们想要去提醒用户该交钱了。我们会定义两个接口,或者约定。这些约定使我们在更改实际实现时更加灵活

interface Biller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bill(array $user, int $amount);
}

interface BillingNotifier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notify(array $user, int $amount);
}

接下来我们要写一个BillerInterface的实现

class StripeBiller implements Biller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BillingNotifierInterface $notifier)
    {
        $this->notifier = $notifier;
    }
    public function bill(array $user, int $amount)
    {
        // Bill the user via Stripe...
        $this->notifier->notify($user, $amount);
    }
}

只要遵守了每个类的责任划分,我们很容易将不同的提示器(notifier)注入到账单类里面。
比如,我们可以注入一个SmsNotifier或者EmailNotifier。账单类只要遵守了约定,就不用再考虑如何实现提示功能。
只要是遵守约定(接口)的类,账单类都能用。这不仅仅是方便了我们的开发,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模拟BillingNotifierInterface来进行无痛测试

写接口可能看上去挺麻烦,但实际上能加速你的开发。你不用实现任何接口,就能使用模拟库来模拟你的接口,进而测试整个后台逻辑!

那我们如何做依赖注入呢?很简单:

$biller = new StripeBiller(new SmsNotifier);

这就是依赖注入。biller不需再考虑提醒用户的事儿,我们直接传给他一个提示器(notifier)。
这种微小的改动能使你的应用焕然一新。你的代码马上就变得更容易维护,因为明确指定了类的职责边界。并且更容易测试,你只需使用模拟依赖即可

容器使得依赖注入更易于管理,但是容器不是依赖注入所必须的

控制反转容器(The IoC Container)

控制反转容器使得依赖注入更方便。当一个类或接口在容器里定义以后,如何处理它们——如何在应用中管理、注入这些对象?

基础绑定(Basic Binding)

IoC容器可以使你更容易管理依赖注入,Laravel框架拥有一个很强大的IoC容器。Laravel的核心就是这个IoC容器,这个IoC容器使得框架各个组件能很好的在一起工作。事实上Laravel的Application类就是继承自Container类!

在Laravel应用里,你可以通过App来访问控制反转容器。容器有很多方法,不过我们从最基础的开始。让我们继续使用上一章写的BillerInterfaceBillingNotifierInterface,且假设我们使用了Stripe来进行支付操作。
我们可以将Stripe的支付实现绑定到容器里,就像这样:

App::bind('BillerInterface', function() {
    return new StripeBiller(App::make('BillingNotifierInterface'));
});

注意在我们处理BillingInterface时,我们额外需要一个BillingNotifierInterface的实现,也就是再来一个bind

App::bind('BillingNotifierInterface', function() {
    return new EmailBillingNotifier;
});

这个容器就是个用来存储各种绑定的地方。一旦一个类在容器里绑定了以后,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在应用的任何位置调用它。我们甚至可以在bind函数内写另外的bind

一旦我们使用了容器,切换接口的实现就是一行代码的事儿。 比如考虑以下代码:

class UserController extends BaseController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BillerInterface $biller)
    {
        $this->biller = $biller;
    }
}

当这个控制器通被容器实例化后,包含着EmailBillingNotifierStripeBiller会被注入到这个控制器中。如果我们现在想要换一种提示方式,我们可以简单的将代码改为这样:

App::bind('BillingNotifierInterface', function() {
    return new SmsBillingNotifier;
});

现在不管在应用的哪里需要一个提示器,我们总会得到SmsBillingNotifier的对象。利用这种结构,我们的应用可以在不同的实现方式之间快速切换

只改一行就能切换代码实现,这可是很厉害的能力。比如我们想把短信服务从原来的提供商替换为Twilio。我们可以开发一个新的Twilio的提示器类,然后修改绑定语句。如果Twilio有任何闪失,我们只需修改一行代码就可以快速的切换回原来的短信提供商

想在应用中只实例化某类一次?没问题,使用singleton方法吧:

App::singleton('BillingNotifierInterface', function() {
    return new SmsBillingNotifier;
});

容器的instance方法和singleton方法很类似,区别是instance可以绑定一个已经存在的对象。然后容器每次返回的都是这个对象了

$notifier = new SmsBillingNotifier;
App::instance('BillingNotifierInterface', $notifier);

反射解决方案(Reflect Resolution)

反射是一种运行时探测类和方法的能力。比如,PHP的ReflectionClass可以探测一个类的方法。method_exists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反射。
我们来把玩一下PHP的反射类,试试下面的代码吧(StripeBiller换成你自己定义好的类):

$reflection = new ReflectionClass('StripeBiller');
var_dump($reflection->getMethods());
var_dump($reflection->getConstants());

依靠这个强大的PHP特性, Laravel的IoC容器可以实现很有趣的功能!考虑接下来这个类:

class UserController extends BaseController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StripBiller $biller)
    {
        $this->biller = $biller;
    }
}

注意这个控制器的构造函数暗示着有一个StripBiller类型的参数。使用反射就可以检测到这种类型暗示。当Laravel的容器无法解决一个类型的明显绑定时,容器会试着使用反射来解决。程序流程类似于这样的:

  1. 已经有一个StripBiller的绑定了么?
  2. 没绑定?那用反射来探测一下StripBiller吧。看看他都需要什么依赖
  3. 解决StripBiller需要的所有依赖(递归处理)
  4. 使用ReflectionClass->newInstanceArgs()来实例化StripBiller

容器替我们做了好多重活,这能帮你省去写大量绑定的麻烦

下面我们修改一下控制器, 改成这样会发生什么事儿呢?

class UserController extends BaseController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BillerInterface $biller)
    {
        $this->biller = $biller;
    }
}

假设我们没有为BillerInterface做任何绑定,容器该怎么知道要注入什么类呢?要知道,interface不能被实例化,因为它只是个约定。如果我们不提供更多信息的话,容器是无法实例化这个依赖的。
我们需要明确指出哪个类要实现这个接口,这就需要用到bind方法:

App::bind('BillerInterface', 'StripBiller');

这里我们只传了一个字符串进去,而不是一个匿名函数。这个字符串告诉容器总是使用StripBiller来作为BillerInterface的实现类。
此外我们也获得了只改一行代码即可轻松改变实现的能力。比如,假设我们需要切换到Balanced Payments作为我们的支付提供商,我们只需要新写一个BalancedBiller来实现BillerInterface接口,然后这样修改容器代码:

App::bind('BillerInterface', 'BalancedBiller');

接口约定(Interface As Contract)

强类型和弱类型(Strong Typing & Water Fowl)

在我成为PHP程序员之前,我是写.NET的。 你觉得我是M么?在.NET里可到处都是接口。 事实上很多接口是定义在.NET框架核心中了,一个好的理由是:很多.NET语言比如C#和VB.NET都是强类型的。 也就是说,你在给一个函数传值,要么传原生类型对象,要么就必须给这个对象一个明确的类型定义。比如考虑以下C#方法:

public int BillUser(User user)
{
    this.biller.bill(user.GetId(), this.amount)
}

注意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定义传进去的参数是什么类型的,还要定义这个方法返回值是什么类型的。C#鼓励类型安全。除了指定的User对象,它不允许我们传递其他类型的对象到BillUser方法中

弱类型:如果一个东西看起来像个鸭子,叫声也像鸭子叫,那他就是个鸭子。换言之在程序里,一个对象看上去是个User,方法响应也像个User,那他就是个User

在PHP里面,我们不必告诉一个方法需要什么类型的参数。 实际上我们传递任何类型的对象都可以,只要这个对象能响应getId的调用

来看个例子:

public function billUser($user)
{
    $this->biller->bill($user->getId(), $this->amount);
}

不过PHP到底有没有任何强类型功能呢?当然有!PHP混合了强类型和弱类型的结构。为了说明这点,咱们来重写一下billUser方法:

public function billUser(User $user)
{
    $this->biller->bill($user->getId(), $amount);
}

给方法加上了加上了User类型提示后,我们可以确信的说所有传入billUser方法的参数,都是User类或是继承自User类的一个实例

强类型和弱类型各有优劣。在强类型语言中,编译器通常能提供编译时错误检查的功能,这功能可是非常有用的。方法的输入和输出也更加明确

与此同时,强类型的特性也使得程序僵化。比如Eloquent ORM中,类似whereEmailOrName的动态方法就不可能在C#这样的强类型语言里实现。我们不讨论强类型弱类型哪种更好,而是要记住他们分别的优劣之处。在PHP里面使用强类型标记不是错误,使用弱类型特性也不是错误。但是不加思索,不管实际情况去使用一种模式,这么固执的使用就是错的

约定的范例(A Contract Example)

接口就是约定。接口不包含任何代码实现,只是定义了一个对象应该实现的一系列方法。如果一个对象实现了一个接口,那么我们就能确信这个接口所定义的一系列方法都能在这个对象上使用。因为有约定保证了特定方法的实现标准,通过多态也能使类型安全的语言变得更灵活

  • 多态?(Poly what?)

多态含义很广,其本质上是说一个实体拥有多种形式。在本书中,我们讲多态是一个接口有着多种实现。比如UserRepositoryInterface可以有MySQL和Redis两种实现,每一种实现都是UserRepositoryInterface的一个实例

为了说明在强类型语言中接口的灵活性,咱们来写一个酒店客房预订的代码。考虑以下接口:

interface Provider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getLowestPrice($location);
    public function book($location);
}

当用户订房间时,我们需要将此事记录在系统里。所以在User类里面写点方法:

class User
{
    public function bookLocation(ProviderInterface $provider, $location)
    {
        $amountCharged = $provider->book($location);
        $this->logBookedLocation($location, $amountCharged);
    }
}

因为我们写出了ProviderInterface的类型提示,该User类的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认为book方法是可以调用的。这使得bookLocation方法有了重用性。当用户想要换一家酒店提供商时也就更灵活。最后咱们来写点代码来强化他的灵活性

$location = 'Hilton, Dallas';

$cheapestProvider = $this->findCheapest($location, array(
    new PricelineProvider,
    new OrbitzProvider,
));

$user->bookLocation($cheapestProvider, $location);

太棒了!不管哪家是最便宜的,我们都能够将他传入User对象来预订房间了。由于User对象只需要要有一个符合ProviderInterface约定的实例就可以预订房间,所以未来有更多的酒店供应商我们的代码也可以很好的工作。

  • 忘掉细节(Forget The Details)

记住,接口实际上不真正做任何事情。它只是简单的定义了类们必须实现的一系列方法

接口与团队开发(Interfaces & Team Development)

当你的团队在开发大型应用时,不同的部分有着不同的开发速度。比如一个开发人员在制作数据层,另一个开发人员在做前端和网站控制器层。前端开发者想测试他的控制器,不过后端开发较慢没法同步测试。那如果两个开发者能以接口的方式达成协议,后台开发的各种类都遵循这种协议,就像这样:

interface OrderRepository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getMostRecent(User $user);
}

一旦建立了约定,就算约定还没实现,前端开发者也可以测试他的控制器了!这样应用中的不同组件就可以按不同的速度开发,并且单元测试也可以做。而且这种处理方法还可以使组件内部的改动不会影响到其他不相关组件。要记着无知是福。我们写的那些类们不用知道别的类如何实现的,只要知道它们能实现什么。这下咱们有了定义好的约定,再来写控制器:

class OrderController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OrderRepositoryInterface $orders)
    {
        $this->orders = $orders;
    }
    public function getRecent()
    {
        $recent = $this->orders->getMostRecent(Auth::user());
        return View::make('orders.recent', compact('recent'));
    }
}

前端开发者甚至可以为这接口写个“假”实现,然后这个应用的视图就可以用假数据填充了:

class DummyOrderRepository implements OrderRepository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getMostRecent(User $user)
    {
        return array('Order 1', 'Order 2', 'Order 3');
    }
}

一旦假实现写好了,就可以被绑定到IoC容器里,然后整个程序都可以调用他了:

App::bind('OrderRepositoryInterface', 'DummyOrderRepository');

接下来一旦后台开发者写完了真正的实现代码,比如叫RedisOrderRepository。那么IoC容器就可以轻易的切换到真正的实现上。整个应用就会使用从Redis读出来的数据

  • 接口就是大纲(Interface As Schematic)

接口在开发程序的“骨架”时非常有用。 在设计组件时,使用接口进行设计和讨论都是对你的团队有益处的。比如定义一个BillingNotifierInterface然后讨论他有什么方法。在写任何实现代码前先用接口讨论好一套好的API!

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s)

他是引导程序(As Bootstrapper)

一个Laravel服务提供者就是一个用来进行IoC绑定的类。事实上,Laravel有好几十个服务提供者,用于管理框架核心组件的容器绑定。几乎框架里每一个组件的IoC绑定都是靠服务提供者来做的。你可以在app/config/app.php这个文件里查看目前有哪些服务提供者

一个服务提供者必须有一个register方法。你可以在这个方法里写IoC绑定。当一个请求发过来,程序框架刚启动时,所有在你配置文件里的服务提供者的register方法就会被调用。这在程序周期的很早的地方就会执行,所以在你自己的引导代码(比如那些在start目录里的文件)里所有的服务已经准备好了。

永远不要在register方法里面使用任何服务。该方法只是用来进行IoC绑定的地方。所有关于绑定类后续的判断、交互都要在boot方法里进行

包提供者(Package Providers)

你用Composer安装的一些第三方包也会有服务提供者。在第三方包的安装说明里一般都会告诉你要在providers数组里加上一行。一旦你加上了,那这个服务就算安装好了,后面实现了服务发现

不是所有的第三方包都需要服务提供者。事实上一个包并不需要服务提供者。因为服务提供者只是一个用来自动初始化服务组件的地方,一个方便管理引导代码和容器绑定的地方。

  • 延迟加载的服务提供者(Deferred Providers)

并非在你配置文件中的providers数组里的所有提供者在每次请求都会被实例化。否则会对性能不利,尤其是这个服务的功能用不到的情况下。比如,QueueServiceProvider服务就不是每次都用得到

为了达到只实例化需要的服务的提供者,Laravel生成了“服务清单”并且储存在了app/storage/meta目录下。这份清单列出了应用里所有的服务提供者,包括容器绑定的名字也记录了。
这样,当应用想让容器取出一个名为queue的绑定时,Laravel知道需要先实例化并运行QueueServiceProvider因为在服务清单里记录着该服务提供者能提供queue的绑定。如此这般框架就能够延迟加载每个请求需要的服务了,性能大大提高

当你在providers数组里新增一条,Laravel在下一次请求时就会自动重新生成服务清单

作为管理工具(As Organizer)

想制作一个结构优美的Laravel应用的话,就要去学习如何用服务提供者来管理代码。当你在注册IoC绑定的时候,所有代码都杂乱的塞进了app/start路径下的文件里。 别再这样做了,使用服务提供者来注册这些吧

咱们来考虑这个例子。也许我们的应用正在使用Pusher 来为客户推送消息。为了将我们的应用和Pusher解耦,我们要定义EventPusherInterface接口和对应的实现类PusherEventPusher。这样在需求变化或应用改进时,我们就可以随时轻松的改变推送服务提供商

interface EventPusher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push($message, array $data = array());
}

class PusherEventPusher implements EventPusher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PusherSdk $pusher)
    {
        $this->pusher = $pusher;
    }
    public function push($message, array $data = array())
    {
        // Push message via the Pusher SDK...
    }
}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EventPusherServiceProvider

use Illuminate\Support\ServiceProvider;

class EventPusherServiceProvider extends ServiceProvider 
{
    public function register()
    {
        $this->app->singleton('PusherSdk', function()
        {
            return new PusherSdk('app-key', 'secret-key');
        }
        
        $this->app->singleton('EventPusherInterface', 'PusherEventPusher');
    }
}

很好!我们对事件推送进行了清晰的抽象,同时我们也有了一个很不错的地方进行注册、绑定其他相关的东西到容器里。
最后一步只需要将EventPusherServiceProvider写入app/config/app.php文件内的providers数组里就可以了。现在这个应用里的EventPusherInterface已经被绑定到了正确的实现类上。

  • 要使用单例么?(Should You Singleton?)

如果在一次请求周期中该类只需要有一个实例,就使用singleton;否则就使用bind

所以大胆的去创建你自己的服务提供者。并不是你非要发布个什么软件包才需要服务提供者,他们只是非常好的管理代码的工具。使用它们的力量去管理好应用中的各个组件吧

服务提供者的启动过程(Booting Providers)

在所有服务提供者都注册以后,他们就进入了“启动”过程。该过程会触发每个服务提供者的boot方法。

这里会发生一种常见的错误用法:在register方法里面调用其他的服务。由于在register
方法里我们不能保证所有其他服务都已经被加载,所以在该方法里调用别的服务有可能会出错。
所以如果你想在服务提供者里调用别的服务,请在boot方法里做这种事儿。register方法只能进行容器注册

在启动方法里面,你想做什么都可以:注册事件监听,引入路由文件,注册过滤器,或者其他你能想象到的事儿。
再强调一下,要发挥服务提供者的管理功能。可能你想将相关的多个事件监听归为一组?将他们放到一个服务提供者的boot方法里,这会很管用的!或者你也可以引入单独的“events”、“routes”PHP文件:

public function boot()
{
    require_once __DIR__.'/events.php';
    require_once __DIR__.'/routes.php';
}

核心也是服务提供者的模式(Providing The Core)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在app配置文件里面已经有了很多服务提供者。每一个都负责启动框架核心的一部分。比如MigrationServiceProvider负责启动数据库迁移的类,包括Artisan里面的命令。EventServiceProvide负责启动和注册事件调度机制。不同的服务提供者有着不同的复杂度,但他们都负责启动核心的一部分

理解Laravel核心的最好方法是去读它的核心服务源码。如果你对这些服务的源码、容器注册等都很熟悉,那么你对Laravel是如何工作的将会有十分深刻的理解

大部分的服务提供者是延迟加载的,意味着并非所有请求都会调用到他们;然而有一些很基础的服务是每一次请求都会被加载的,比如FilesystemServiceProvideExceptionServiceProvider
有人会说核心服务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容器就是Laravel。Laravel 其实是将这么多不同部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单一的、内聚的整体的这么一个机制。拿建筑来比喻,那些服务提供者就是框架的预制模块

应用结构(Application Structure)

介绍(Introduction)

这个类要写到哪儿?这是一个在用框架写应用程序时十分常见的问题。大量的开发人员都有这个疑问。他们被灌输“Model”就是“Database”,在控制器里面处理HTTP请求,在模型里操作数据库,视图里包含了要显示的HTML。不过,发送电子邮件的类要写到哪儿?数据验证的类要写到哪儿?调用外部API的类要写到哪儿?在这一章节,我们将学习如何写结构优美的Laravel应用,打破长久以来掣肘开发人员的普遍思维惯性这个拦路虎,最终做出好的设计

MVC是慢性谋杀(MVC Is Killing You)

为了做出好的程序设计,最大的拦路虎就是一个简单的缩写词:M-V-C。模型、视图、控制器主宰了Web框架的思想已经好多年了。这种思想的流行某种程度上是托了Ruby on Rails愈加流行的福。然而,如果你问一个开发人员“模型”的定义是什么。通常你会听到他嘟哝着什么“数据库”之类的东西。这么说,模型就是数据库了。不管这意味着什么,模型里包含了关于数据库的一切。但是,你很快就会知道,你的应用程序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库访问类。他需要更多的逻辑如:数据验证、调用外部服务、发送电子邮件,等等更多

  • 模型是啥?

单词”model”的含义太模糊了,很难说明白准确的含义。更具体来讲,模型是用来将我们的应用划分成更小、更清晰的类,使得各代码部分有着明确的权责

HMVC(通常)预示着糟糕的设计

你觉得需要在控制器里面调用其他的控制器?这通常预示着糟糕的程序设计并且你的控制器里面业务逻辑太多了。把业务逻辑抽出来放到一个新的类里面,这样你就可以在其他任何控制器里面调用了

再见,模型(Bye, Bye Models)

删掉你的models目录了么?还没删就赶紧删了!我们将要在app目录下创建个新的目录,目录名就以我们这个应用的名字来命名,这次我们就叫QuickBill吧。在后续的讨论中,我们在前面写的那些接口和类都会出现

  • 注意使用场景(Remember The Context)

记住,如果你在写一个很小的Laravel应用,那在models目录下写几个Eloquent模型其实挺合适的。但在本章节,我们主要关注如何开发更有合适“层次”架构的大型复杂项目

这样我们现在有了个app/QuickBill目录,它和应用目录下的其他目录如controllers还有views都是平级的。在QuickBill目录下我们还可以创建几个其他的目录。我们来在里面创建个RepositoriesBilling目录。目录都创建好以后,别忘了在composer.json文件里加入 PSR-0 的自动载入机制

"autoload": {
    "psr-0":    {
        "QuickBill":    "app/"
    }
}

也可以换成psr-4
"psr-4": { "QuickBill\": "app/QuickBill" }

现在我们把继承自 Eloquent 的模型类都放到QuickBill目录下面。这样我们就能很方便的以QuickBill\User, QuickBill\Payment的方式来使用它们。Repositories目录属于PaymentRepositoryUserRepository这种类,里面包含了所有对数据的访问功能比如getRecentPaymentsgetRichestUser
Billing目录应当包含调用第三方支付服务(如Stripe和Balanced)的类。整个目录结构应该类似这样:

// app
    // QuickBill
        // Repositories
            -> UserRepository.php
            -> PaymentRepository.php
        // Billing
            -> BillerInterface.php
            -> StripeBiller.php
        // Notifications
            -> BillingNotifierInterface.php
            -> SmsBillingNotifier.php
        User.php
        Payment.php
  • 数据验证怎么办?(What About Validation)

在哪儿进行数据验证常常困扰着开发人员。可以考虑将数据验证方法写进你的“实体”类里面(好比User.phpPayment.php)。
方法名可以设为validForCreationhasValidDomain。或者你也可以专门创建个验证器类UserValidator,放到Validation命名空间下,然后将这个验证器类注入到你的repository类里面。两种方式你都可以试试,看哪个你更喜欢!

摆脱了models目录后,你通常就能克服心理障碍,实现好的设计。使得你能创建一个更合适的目录结构来为你的应用服务。当然,你建立的每一个应用程序都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为每个复杂的应用程序都需要一个数据访问(repository)层,一些外部服务层等等

  • 别害怕目录(Don’t Fear Directories)

不要惧怕建立目录来管理应用。要常常将你的应用切割成小组件,每一个组件都要有十分专注的职责。跳出“模型”的框框来思考。比如我们之前就说过,你可以创建个Repositories目录来存放你所有的数据访问类

核心思想就是分层(It’s All About The Layers)

你可能注意到,优化应用的设计结构的关键就是责任划分,或者说是创建不同的责任层次。

控制器只负责接收和响应HTTP请求然后调用合适的业务逻辑层的类。你的业务逻辑/领域逻辑层才是你真正的程序。你的程序包含了读取数据,验证数据,执行支付,发送电子邮件,还有你程序里任何其他的功能。事实上你的领域逻辑层不需要知道任何关于“网络”的事情!网络仅仅是个访问你程序的传输机制,关于网络和HTTP请求的一切不应该超出路由和控制器层。做出好的设计的确很有挑战性,但好的设计也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清晰的好代码

举个例子。与其在你业务逻辑类里面直接获取网络请求,不如你直接把网络请求从控制器传给你的业务逻辑类。这个简单的改动将你的业务逻辑类和“网络”分离开了,并且不必担心怎么去模拟网络请求,你的业务逻辑类就可以简单的测试了:

class BillingController extends BaseController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BillerInterface $biller)
    {
        $this->biller = $biller;
    }
    public function postCharge()
    {
        $this->biller->chargeAccount(Auth::user(), Input::get('amount'));
        return View::make('charge.success');
    }
}

现在chargeAccount方法更容易测试了。我们把RequestInputBillingInterface里提出来,然后在控制器里把方法需要的支付金额直接传过去

东西都放哪儿?(Where To Put “Stuff”)

当用 Laravel 开发应用时,你可能迷惑于应该把各种“东西”都放在哪儿。比如,辅助函数要放在哪里?事件监听器要放在哪里?视图组件要放在哪里?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想放哪儿都行!”Laravel 并没有很多在文件系统上的约定。不过这个答案的确不能让人满意,所以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一起探索这些“东西”究竟可以放在哪儿

  • 辅助函数(Helper Functions)

Laravel 有一个文件(support/helpers.php)里面都是辅助函数。你或许希望创建一个类似的文件来存储你自己的辅助函数。“start”文件是个不错的入口,该文件会在应用的每一次请求时被访问。在start/global.php里,你可以引入你自己写的helpers.php文件,就像这样:

// Within app/start/global.php

require_once __DIR__.'/../helpers.php';
  • 事件监听器(Event Listeners)

事件监听器当然不该放到routes.php文件里面,若直接放到“start”目录下的文件里会比较乱,所以我们要找另外的地方来存放。服务提供者是个好地方。我们之前了解到,服务提供者可不仅仅是用来做依赖注入绑定,还可以干其他事儿。可以将事件监听器用服务提供者来管理起来,让代码更整洁,不至于影响到你应用的主要逻辑代码。视图组件其实和事件差不多,也可以类似的放到服务提供者里面

例如使用服务提供者进行事件注册可以这样:

namespace QuickBill\Providers;

use Illuminate\Support\ServiceProvider;

class BillingEventsProvider extends ServiceProvider
{
    public function boot()
    {
        Event::listen('billing.failed', function($bill)
        {
            // Handle failed billing event...
        });
    }
}

创建好服务提供者后,就可以将它加入到app/config/app.php 配置文件的providers数组里

  • 错误处理(Error Handlers)

如果你的应用里面有很多自定义的错误处理方法,那你的“启动”文件可能会很臃肿。和刚才的事件监听器一样,错误处理方法也最好放到服务提供者里面。这种服务提供者可以命名为像QuickBillErrorProvider这种。然后你在boot方法里想注册多少错误处理方法都可以了。重申一下精神:让呆板的代码离你应用的业务逻辑越远越好。下方展示了这种服务提供者的一种可能的书写方法:

namespace QuickBill\Providers;

use App, Illuminate\Support\ServiceProvider;

class QuickBillErrorProvider extends ServiceProvider 
{
    public function register()
    {    
        //
    }

    public function boot()
    {
        App::error(function(BillingFailedException $e)
        {
            // Handle failed billing exceptions ...
        });
    }
}

实用做法:解耦处理函数(Applied Architecture: Decoupling Handlers)

介绍(Introduction)

如何解耦各种处理函数:队列处理函数、事件处理函数,甚至其他“事件型”的结构如路由过滤器

  • 不要堵塞传输层(Don’t Clog Your Transport Layer)

大部分的“处理函数”可以被当作传输层组件。也就是说,队列触发器、被触发的事件、或者外部发来的请求等都可能调用处理函数。可以把处理函数理解为控制器,避免在里面堆积太多具体业务逻辑实现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例子。考虑有一个队列处理函数用来给用户发送手机短信。信息发送后,处理函数还要记录消息日志来保存给用户发送的消息历史。代码应该看起来是这样:

class SendSMS
{
    public function fire($job, $data)
    {
        $twilio = new Twilio_SMS($apiKey);
        $twilio->sendTextMessage(array(
            'to'=> $data['user']['phone_number'],
            'message'=> $data['message'],
        ));
        $user = User::find($data['user']['id']);
        $user->messages()->create(array(
            'to'=> $data['user']['phone_number'],
            'message'=> $data['message'],
        ));
        $job->delete();
    }
}

简单审查下这个类,你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它难以测试。在fire方法里直接使用了Twilio_SMS类,意味着我们没法注入一个模拟的服务。第二,我们直接使用了Eloquent,导致在测试时肯定会对数据库造成影响。第三,我们没法在队列外面发送短信,想在队列外面发还要重写一遍代码。也就是说我们的短信发送逻辑和Laravel的队列耦合太多了

将里面的逻辑抽出成为一个单独的“服务”类,我们即可将短信发送逻辑和Laravel的队列解耦。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应用的任何位置发送短信了。我们将其解耦的过程,也令其变得更易于测试

那么我们来稍微改一改:


class User extends Eloquent 
{
    /**
     * Send the User an SMS message
     *
     * SmsCourierInterface $courier
     * string $message
     * SmsMessage
     */
    public function sendSmsMessage(SmsCourierInterface $courier, $message)
    {
        $courier->sendMessage($this->phone_number, $message);
        return $this->sms()->create(array(
            'to'=> $this->phone_number,
            'message'=> $message,
        ));
    }
}

在本重构的例子中,我们将短信发送逻辑抽出到User模型里。同时我们将SmsCourierInterface的实现注入到该方法里,这样我们可以更容易对该方法进行测试。现在我们已经重构了短信发送逻辑,让我们再重写队列处理函数:

class SendSMS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UserRepository $users, SmsCourierInterface $courier)
    {
        $this->users = $users;
        $this->courier = $courier;
    }
    public function fire($job, $data)
    {
        $user = $this->users->find($data['user']['id']);
        $user->sendSmsMessage($this->courier, $data['message']);
        $job->delete();
    }
}

你可以看到我们重构了代码,使得队列处理函数更轻量化了。它本质上变成了队列系统和你真正的业务逻辑之间的转换层。这可是很了不起!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很轻松的脱离队列系统来发送短信息。最后,让我们为短信发送逻辑写一些测试代码:

class SmsTest extends PHPUnit_Framework_TestCase 
{
    public function testUserCanBeSentSmsMessages()
    {
        /**
         * Arrage ...
         */
        $user = Mockery::mock('User[sms]');
        $relation = Mockery::mock('StdClass');
        $courier = Mockery::mock('SmsCourierInterface');
    
        $user->shouldReceive('sms')->once()->andReturn($relation);

        $relation->shouldReceive('create')->once()->with(array(
            'to' => '555-555-5555',
            'message' => 'Test',
        ));

        $courier->shouldReceive('sendMessage')->once()->with(
            '555-555-5555', 'Test'
        );

        /**
         * Act ...
         */
        $user->sms_number = '555-555-5555'; //译者注: 应当为 phone_number
        $user->sendMessage($courier, 'Test');
    }
}

其他处理函数(Other Handlers)

使用类似的方式,我们可以改进和解耦很多其他类型的“处理函数”。

将这些处理函数限制在转换层的状态,你可以将你庞大的业务逻辑和框架解耦,并保持整洁的代码结构。为了巩固这种思想,我们来看看一个路由过滤器。该过滤器用来验证当前用户是否是交过钱的高级用户套餐。

Route::filter('premium', function() {
    return Auth::user() && Auth::user()->plan == 'premium';
});

猛一看这路由过滤器没什么问题啊。这么简单的过滤器能有什么错误?然而就是是这么小的过滤器,我们却将我们应用实现的细节暴露了出来。要注意我们在该过滤器里是写明了要检查plan变量。这使得将“套餐方案”在我们应用中的代表值(译者注:即plan变量的值)暴露在了路由/传输层里面。现在我们若想调整“高级套餐”在数据库或用户模型的代表值,我们竟然就需要改这个路由过滤器!

让我们简单改一点儿:

Route::filter('premium', function() {
    return Auth::user() && Auth::user()->isPremium();
});

小小的改变就带来巨大的效果,并且代价也很小。我们将判断用户是否使用高级套餐的逻辑放在了用户模型里,这样就从路由过滤器里去掉了对套餐判断的实现细节。我们的过滤器不再需要知道具体怎么判断用户是不是高级套餐了,它只要简单的把这个问题交给用户模型。现在如果我们想调整高级套餐在数据库里的细节,也不必再去改动路由过滤器了!

扩展框架(Extending The Framework)

为了方便你自定义框架核心组件,Laravel 提供了大量可以扩展的地方。你甚至可以完全替换掉旧组件。例如:哈希器遵守了HasherInterface接口,你可以按照你自己应用的需求来重新实现。你也可以扩展Request对象,添加你自己用的顺手的“helper”方法。你甚至可以添加全新的身份认证、缓存和会话机制!

Laravel组件通常有两种扩展方式:在IoC容器里面绑定新实现,或者用Manager类注册一个扩展,该扩展采用了工厂模式实现。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索不同的扩展方式并检查我们都需要些什么代码

管理者和工厂(Manager & Factories)

Laravel有好多Manager类用来管理基于驱动的组件的生成过程。基于驱动的组件包括:缓存、会话、身份认证、队列组件等。管理类负责根据应用程序的配置,来生成特定的驱动实例。比如:CacheManager可以创建APC、Memcached、Native、还有其他不同的缓存驱动的实现。

每个管理类都包含名为extend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将新功能注入到管理类中。下面我们将逐个介绍管理类,为你展示如何注入自定义的驱动

  • 如何了解你的管理类(Learn About Your Managers)

请花点时间看看Laravel中各个Manager类的代码,比如CacheManagerSessionManager。通过阅读这些代码能让你对Laravel的管理类机制更加清楚透彻。所有的管理类都继承自Illuminate\Support\Manager基类,该基类为每一个管理类提供了一些有效且通用的功能。

缓存(Cache)

要扩展 Laravel 的缓存机制,我们将使用CacheManager里的extend方法来绑定我们自定义的缓存驱动。扩展其他的管理类也是类似的。比如,我们想注册一个新的缓存驱动,名叫“mongo”,代码可以这样写:

Cache::extend('mongo', function($app) {
    // Return Illuminate\Cache\Repository instance...
});

extend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你要定义的驱动的名字。该名字对应着app/config/cache.php配置文件中的driver项。第二个参数是一个匿名函数(闭包),该匿名函数有一个$app参数是Illuminate\Foundation\Application的实例也是一个IoC容器,该匿名函数要返回一个Illuminate\Cache\Repository的实例

要创建我们自己的缓存驱动,首先要实现Illuminate\Cache\StoreInterface接口。所以我们用MongoDB来实现的缓存驱动就可能看上去是这样:

class MongoStore implements Illuminate\Cache\Store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get($key) {}
    public function put($key, $value, $minutes) {}
    public function increment($key, $value = 1) {}
    public function decrement($key, $value = 1) {}
    public function forever($key, $value) {}
    public function forget($key) {}
    public function flush() {}
}

我们只需使用MongoDB链接来实现上面的每一个方法即可。一旦实现完毕,就可以照下面这样完成该驱动的注册:

use Illuminate\Cache\Repository;
Cache::extend('mongo', function($app) {
    return new Repository(new MongoStore);
}

如果你不知道要把自定义的缓存驱动代码放到哪儿,可以考虑放到Packagist里!或者你也可以在你应用的主目录下创建一个Extensions目录。比如,你的应用叫做Snappy,你可以将缓存扩展代码放到app/Snappy/Extensions/MongoStore.php。不过请记住Laravel没有对应用程序的结构做硬性规定,所以你可以按任意你喜欢的方式组织你的代码

  • 在哪儿调用Extend方法?(Where To Extend)

如果你还发愁在哪儿放注册代码,先考虑放到服务提供者里吧。我们之前就讲过,使用服务提供者是一种非常棒的管理你应用代码的途径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单一职责原则规定一个类有且仅有一个理由使其改变。换句话说,一个类的功能边界和职责应当是十分狭窄且集中的。我们之前就提到过,在类的职责问题上,无知是福。一个类应当做它该做的事儿,并且不应当被它的依赖的任何变化所影响到。

考虑下列类:

class OrderProcessor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BillerInterface $biller)
    {
        $this->biller = $biller;
    }
    public function process(Order $order)
    {
        $recent = $this->getRecentOrderCount($order);
        if($recent > 0) {
            throw new Exception('Duplicate order likely.');
        }
        
        $this->biller->bill($order->account->id, $order->amount);
        
        DB::table('orders')->insert(array(
            'account'    =>    $order->account->id,
            'amount'    =>    $order->amount,
            'created_at'=>    Carbon::now()
        ));
    }
    protected function getRecentOrderCount(Order $order)
    {
        $timestamp = Carbon::now()->subMinutes(5);
        return DB::table('orders')->where('account', $order->account->id)
                                                ->where('created_at', '>=', $timestamps)
                                                ->count();
    }
}

上面这个类的职责是什么?很显然顾名思义,它是用来处理订单的。不过由于getRecentOrderCount这个方法的存在,这个类就有了在数据库中审查某帐号订单历史来看有没有重复订单的职责。这个额外的验证职责意味着当我们的存储方式改变或当订单验证规则改变时,我们的这个订单处理器也要跟着改变。

我们必须将这个职责抽离出来放到另外的类里面,比如放到OrderRepository

class OrderRepository 
{
    public function getRecentOrderCount(Account $account)
    {
        $timestamp = Carbon::now()->subMinutes(5);
        return DB::table('orders')->where('account', $account->id)
                                                ->where('created_at', '>=', $timestamp)
                                                ->count();
    }

    public function logOrder(Order $order)
    {
        DB::table('orders')->insert(array(
            'account'    =>    $order->account->id,
            'amount'    =>    $order->amount,
            'created_at'=>    Carbon::now()
        ));
    }
}

然后我们可以将我们的资料库(OrderRepository )注入到OrderProcessor里,帮后者承担起对账户订单历史的处理责任:

class OrderProcessor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BillerInterface $biller, OrderRepository $orders)
    {
        $this->biller = $biller;
        $this->orders = $orders;
    }

    public function process(Order $order)
    {
        $recent = $this->orders->getRecentOrderCount($order->account);

        if($recent > 0)
        {
            throw new Exception('Duplicate order likely.');
        }

        $this->biller->bill($order->account->id, $order->amount);

        $this->orders->logOrder($order);
    }
}

现在我们提取出了收集订单数据的责任,当读取和写入订单的方式改变时,我们不再需要修改OrderProcessor这个类了。我们的类的职责更加的专注和精确,这提供了一个更干净、更有表现力的代码,同时也是更容易维护的代码。

请记住,单一职责原则的关键不仅仅是让函数变短,而是写出职责更精确更高内聚的类,所以要确保类里面所有的方法都属于该类的职责之下的。在建立一个小巧、清晰且职责明确的类库以后,我们的代码会更加解耦,更容易测试,并且更易于更改

开放封闭原则(Open Closed Principle)

在一个应用的生命周期里,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向现有代码库增加功能,而非一直从零开始写新功能。正像你所想的那样,这会是一个繁琐且令人痛苦的过程。当你修改代码的时候,你可能引入新的程序错误,或者将原来管用的功能搞坏掉。理想情况下,我们应该可以像写全新的代码一样,来快速且简单的修改现有的代码。只要采用开放封闭原则来正确的设计我们的应用程序,那么这是可以做到的

为了演示开放封闭原则,我们来继续编写上一章节的OrderProcecssor。考虑下面的process方法:

$recent = $this->orders->getRecentOrderCount($order->account);

if($recent > 0)
{
    throw new Exception('Duplicate order likely.');
}

这段代码可读性很高,且因为我们使用了依赖注入,变得很容易测试。然而,如果我们判断订单的规则改变了呢?如果我们又有新的规则了呢?更进一步,如果随着我们的业务发展,要增加一大堆新规则呢?那我们的process方法会很快变成一坨难以维护的浆糊。因为这段代码必须随着每次业务逻辑的改变而跟着改变,它对修改是开放的,这违反了开放封闭原则。记住,我们希望代码对扩展开放,而不是修改

不必再把订单验证直接写在process方法里面,我们来定义一个新的接口:OrderValidator

interface OrderValidator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validate(Order $order);
}

下一步我们来定义一个实现接口的类,来预防重复订单:

class RecentOrderValidator implements OrderValidator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OrderRepository $orders)
    {
        $this->orders = $orders;
    }
    public function validate(Order $order)
    {
        $recent = $this->orders->getRecentOrderCount($order->account);
        if($recent > 0)
        {
            throw new Exception('Duplicate order likely.');
        }
    }
}

很好!我们封装了一个小巧的、可测试的单一业务逻辑。咱们来再创建一个来验证账号是否停用吧:

class SuspendedAccountValidator implements OrderValidator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validate(Order $order)
    {
        if($order->account->isSuspended())
        {
            throw new Exception("Suspended accounts may not order.");
        }
    }
}

现在我们有两个不同的类实现了OrderValidatorInterface接口。咱们将在OrderProcessor里面使用它们。我们只需简单的将一个验证器数组注入进订单处理器实例中。这将使我们以后修改代码时能轻松的添加和删除验证器规则

class OrderProcessor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BillerInterface $biller, OrderRepository $orders, array $validators = array())
    {
        $this->biller = $bller;
        $this->orders = $orders;
        $this->validators = $validators;
    }
}

然后我们只要在process方法里面循环这个验证器数组即可:

public function process(Order $order)
{
    foreach($this->validators as $validator)
    {
        $validator->validate($order);
    }

    // Process valid order...
}

最后我们在 IoC 容器里面注册OrderProcessor类:

App::bind('OrderProcessor', function() {
    return new OrderProcessor(
        App::make('BillerInterface'),
        App::make('OrderRepository'),
        array(
            App::make('RecentOrderValidator'),
            App::make('SuspendedAccountValidator')
        )
    );
});

在现有代码里付出些小努力,做一些小改动之后,我们现在可以添加删除新的验证规则而不必修改任何一行现有代码了。每一个新的验证规则就是对OrderValidatorInterface的一个实现类,然后注册进IoC容器里。不必再为那个又大又笨的process方法做单元测试了,我们现在可以单独测试每一个验证规则。现在,我们的代码对扩展是开放的,对修改是封闭的

  • 抽象的漏洞(Leaky Abstractions)

小心那些缺少实现细节的依赖(译者注:比如上面的RecentOrderValidator)。当一个依赖的实现需要改变时,不应该要求它的调用者做任何修改。当需要调用者进行修改时,这就意味着该依赖遗漏了一些实现的细节。当你的抽象有漏洞的话,开放封闭原则就不管用了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一个抽象的任意一个实现,可以被用在任何需要该抽象的地方。读起来绕口,用普通人的话来解释一下。该原则规定:如果某处代码使用了一个接口的一个实现类,那么在这里也可以直接使用该接口的任何其他实现类,不用做出任何修改

为了说明该原则,我们继续编写上一章节的OrderProcessor。看下面的方法:

public function process(Order $order)
{
    // Validate order...
    $this->orders->logOrder($order);
}

注意当我们的Order通过了验证,就被OrderRepositoryInterface的实现对象存储起来了。假设当我们的业务刚起步时,我们将订单存储在CSV格式的文件系统中。我们的OrderRepositoryInterface的实现类是CsvOrderRepository。现在,随着我们订单增多,我们想用一个关系数据库来存储订单。那么我们来看看新的订单资料库类该怎么编写吧:

class DatabaseOrderRepository implements OrderRepositoryInterface 
{
    protected $connection;
    public function connect($username, $password)
    {
        $this->connection = new DatabaseConnection($username, $password);
    }

    public function logOrder(Order $order)
    {
        $this->connection->run('insert into orders values (?, ?)', array(
            $order->id, $order->amount
        ));
    }
}

现在我们来研究如何使用这个实现类:

public function process(Order $order)
{
    // Validate order...

    if($this->repository instanceof DatabaseOrderRepository)
    {
        $this->repository->connect('root', 'password');
    }
    $this->repository->logOrder($order);
}

注意在这段代码中,我们必须在资料库外部检查OrderRepositoryInterface的实例对象是不是用数据库实现的。如果是的话,则必须先连接数据库。在很小的应用中这可能不算什么问题,但如果OrderRepositoryInterface被几十个类调用呢?我们可能就要把这段“启动”代码在每一个调用的地方复制一遍又一遍。这让人非常头疼难以维护,非常容易出错误。一旦我们忘了将所有调用的地方进行同步修改,那程序恐怕就会出问题

很明显,上面的例子没有遵循里氏替换原则。如果不附加“启动”代码来调用connect方法,则这段代码就没法用。好了,我们已经找到问题所在,咱们修好他。下面就是新的DatabaseOrderRepository

class DatabaseOrderRepository implements OrderRepositoryInterface 
{
    protected $connector;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DatabaseConnector $connector)
    {
        $this->connector = $connector;
    }
    public function connect()
    {
        return $this->connector->bootConnection();
    }
    public function logOrder(Order $order)
    {
        $connection = $this->connect();
        $connection->run('insert into orders values (?, ?)', array(
            $order->id, $order->amount
        ));
    }
}

现在DatabaseOrderRepository掌管了数据库连接,我们可以把“启动”代码从OrderProcessor移除了:

public function process(Order $order)
{
    // Validate order...
    
    $this->repository->logOrder($order);
}

这样一改,我们就可以想用CsvOrderRepository也行,想用DatabaseOrderRepository也行,不用改OrderProcessor一行代码。我们的代码终于实现了里氏替换原则!要注意,我们讨论过的许多架构概念都和知识相关。具体讲,知识就是一个类和它所具有的周边领域,比如用来帮助类完成任务的外围代码和依赖。当你要制作一个容错性强大的应用架构时,限制类的知识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手段

还要注意如果不遵守里氏替换原则,那后果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的其他原则。不遵守里氏替换原则,那么开放封闭原则一定也会被打破。因为,如果调用者必须检查实例属于哪个子类的,那一旦有个新的子类,调用者就得做出改变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该原则规定,一个接口的一个实现类,不应该去实现那些自己用不到的方法。如果需要,那就是接口设计有问题,违背了接口隔离原则

接口隔离原则规定在实现接口的时候,不能强迫去实现没有用处的方法。你是否曾被迫去实现一些接口里你用不到的方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可能创建了一个空方法放在那里。被迫去实现用不到的函数,这就是一个违背了接口隔离原则的例子

在实际操作中,该原则要求接口必须粒度很细,且专注于一个领域。听起来很耳熟?记住,所有五个“坚实”原则都是相关的,也就是说当打破一个原则时,你通常肯定打破了其他的原则。在这里当你违背了接口隔离原则后,肯定也违背了单一职责原则

“臃肿”的接口,有着很多不是所有的实现类都需要的方法。与其写这样的接口,不如将其拆分成多个小巧的接口,里面的方法都是各自领域所需要的。这样将臃肿接口拆成小巧、功能集中的接口后,我们就可以使用小接口来编码,而不必为我们不需要的功能买单

为了说明该原则,我们来思考一个关于会话处理的类库。实际上我们将要考察 PHP 自己的SessionHandlerInterface。下面是该接口定义的方法,他们是从 PHP 5.4 版才开始有的:

interface SessionHandler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close();
    public function destroy($sessionId);
    public function gc($maxLifetime);
    public function open($savePath, $name);
    public function read($sesssionId);
    public function write($sessionId, $sessionData);
}

现在我们知道接口里面都是什么方法了,我们打算用Memcached来实现它。Memcached需要实现这个接口里的所有方法么?不,里面一半的方法对于Memcached来说都是不需要实现的!

因为Memcached会自动清除存储的过期数据,我们不需要实现gc方法。我们也不需要实现openclose方法。所以我们被迫去写空方法来站着位子。为了解决在这个问题,我们来定义一个小巧的专门用来垃圾回收的接口:

interface GarbageCollector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gc($maxLifetime);
}

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小巧的接口,功能单一而专注。需要垃圾清理的只用依赖这个接口即可,而不必去依赖整个会话处理

为了更深入理解该原则,我们用另一个例子来强化理解。想象我们有一个名为Contact的Eloquent类,定义成这样:

class Contact extends Eloquent 
{
    public function getNameAttribute()
    {
        return $this->attributes['name'];
    }
    public function getEmailAttribute()
    {
        return $this->attributes['email'];
    }
}

现在我们再假设我们应用里还有一个叫PasswordReminder的类来负责给用户发送密码找回邮件。下面是PasswordReminder的定义方式的一种:

class PasswordReminder 
{
    public function remind(Contact $contact, $view)
    {
        // Send password reminder e-mail...
    }
}

你可能注意到了,PasswordReminder依赖着Contact类,也就是依赖着Eloquent ORM。 对于一个密码找回系统来说,依赖着一个特定的ORM实在是没必要,也是不可取的。切断对该ORM的依赖,我们就可以自由的改变我们后台存储机制或者说ORM,同时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密码找回组件。重申一遍,违背了“坚实”原则的任何一条,就意味着有个类它知道的太多了

要切断这种依赖,我们来创建一个RemindableInterface接口。事实上Laravel已经有了这个接口,并且默认由User模型实现了该接口:

interface Remindable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getReminderEmail();
}

一旦接口定义好了,我们就可以在模型上实现它:

class Contact extends Eloquent implements Remindable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getReminderEmail()
    {
        return $this->email;
    }
}

最终我们可以在PasswordReminder里面依赖这样一个小巧且专注的接口了:

class PasswordReminder 
{
    public function remind(RemindableInterface $remindable, $view)
    {
        // Send password reminder e-mail...
    }
}

通过这小小的改动,我们已经移除了密码找回组件里不必要的依赖,并且使它足够灵活能使用任何实现了RemindableInterface的类或ORM。这其实正是Laravel的密码找回组件如何保持与数据库ORM无关的秘诀

依赖反转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该原则要求高等级代码不应该迁就低等级代码,抽象定义不应该迁就具体实现

它规定高等级的代码不应该依赖(迁就)低等级的代码。首先,高等级的代码应该依赖(遵从)着抽象层,抽象层就像是“中间人”一样,负责连接着高等级和低等级的代码。其次,抽象定义不应该依赖(迁就)着具体实现,但具体实现应该依赖(遵从)着抽象定义

如果你已经读过了本书前面几个章节,你就已经很好掌握了依赖反转原则!为了说明本原则,让我们考虑下面这个类:

class Authenticator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DatabaseConnection $db)
    {
        $this->db = $db;
    }
    public function findUser($id)
    {
        return $this->db->exec('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 = ?', array($id));
    }
    public function authenticate($credentials)
    {
        // Authenticate the user...
    }
}

你可能猜到了,Authenticator就是用来查找和验证用户的。继续研究它的构造函数。我们发现它使用了类型提示,要求传入一个DatabaseConnection对象,所以该验证类和数据库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且基本上讲,这个数据库还只能是关系数据库。从而可知,我们的高级代码(Authenticator)直接的依赖着低级代码(DatabaseConnection

首先我们来谈谈“高级代码”和“低级代码”。低级代码用于实现基本的操作,比如从磁盘读文件,操作数据库等。高级代码用于封装复杂的逻辑,它们依靠低级代码来达到功能目的,但不能直接和低级代码耦合在一起。取而代之的是高级代码应该依赖着低级代码的顶层抽象,比如接口。不仅如此,低级代码也应当依赖着抽象。 所以我们来写个Authenticator可以用的接口:

interface UserProvider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find($id);
    public function findByUsername($username);
}

接下来我们将该接口注入到Authenticator里面:

class Authenticator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UserProviderInterface $users, HasherInterface $hash)
    {
        $this->hash = $hash;
        $this->users = $users;
    }
    public function findUser($id)
    {
        return $this->users->find($id);
    }
    public function authenticate($credentials)
    {
        $user = $this->users->findByUsername($credentials['username']);
        return $this->hash->make($credentials['password']) == $user->password;
    }
}

做了这些小改动后,Authenticator现在依赖于两个高级抽象:UserProviderInterfaceHasherInterface。我们可以向Authenticator自由的注入这俩接口的任何实现类。比如,如果我们的用户存储在Redis里面,我们只需写一个RedisUserProvider来实现UserProviderInterface接口即可。Authenticator不再依赖着具体的低级别的存储操作了

此外,由于我们的低级别代码实现了UserProviderInterface接口,则我们说该低级代码依赖着这个接口

class RedisUserProvider implements UserProvider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RedisConnection $redis)
    {
        $this->redis = $redis;
    }
    public function find($id)
    {
        $this->redis->get('users:'.$id);
    }
    public function findByUsername($username)
    {
        $id = $this->redis->get('user:id:'.$username);
        return $this->find($id);
    }
}
  • 反转的思维(Inverted Thinking)

贯彻这一原则会反转好多开发者设计应用的方式。不再将高级代码直接和低级代码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耦合在一起,这个原则提出无论高级还是低级代码都要依赖于一个高层次的抽象

在我们没有反转Authenticator的依赖之前,它除了使用数据库存储系统别无选择。如果我们改变了存储系统,Authenticator也需要被修改,这就违背了开放封闭原则。我们又一次看到,这些设计原则通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通过强制让Authenticator依赖着一个存储抽象层,我们就可以使用任何实现了UserProviderInterface接口的存储系统,且不用对Authenticator本身做任何修改。传统的依赖关系链已经被反转了,代码变得更灵活,更加无惧变化!

转载自

https://my.oschina.net/zgldh/blog/389246


本文不允许转载。
  目录